English

电信调资费 市话成焦点

2000-12-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酝酿近一年,被媒体猜测近半年的2001年电信资费调整方案12月25日正式公布,这是建国以来涉及范围最广、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电信资费调整。

据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介绍,这一方案的草案7月份形成后,曾先后5次召开座谈会请各界人士讨论,并史无前例地举行听证会征求意见,可谓慎之又慎。

很明显,经过调整,国内、国际长途话费、出租电路费、上网费、附加费等项目降的降,取消的取消,对消费者绝对是好消息。

但市话,由于改变了计费单元,消费者还需测算一下,方知自己的话费是升是降。

目前市话资费是以3分钟为一个计费单元,根据各地情况分为0.16元、0.18元、0.20元和0.22元四个档次,由于使用0.16元这一档的很少,这次调整后取消了。新的“3+1”计费方式是首次按3分钟一次计费,标准为0.18元、0.20元和0.22元,以后每一分钟计费一次,每分钟资费标准是0.09元、0.10元、0.11元。

如某用户目前的市话费为每三分钟0.2元,三分钟以内话费为0.2元,第四、五、六分钟的话费均为:0.2元+0.2元=0.4元。

按照新的“3+1”计算方式,用户打一个三分钟以内的电话,费用不变;如果延长到四分钟,是最合算的,因为这时的费用为:0.2(原来三分钟一次的计费)+0.1(现在三分钟以后1分钟的费用)=0.3元;延长到5分钟时,费用为0.2+0.1+0.1=0.4元;延长到六分钟时,费用为0.2+0.1+0.1+0.1=0.5元。

打10分钟电话,按目前的计费方式是四个0.2元,即0.8元。新方式计费0.2+0.7=0.9元。

也许大家都很奇怪,市话为什么采用“3+1”的计费形式?

据了解,市话涉及到1亿多固定电话用户的切身利益,同时又与中国电信集团的发展紧密相关,一直是本次调整的焦点问题。如何在用户承受能力和电信企业的成本补偿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是一个难题。

今年9月份的听证会之前,信息产业部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提出了三十多种市话资费调整方案。但最终出台的“3+1”市话计费方式,是一个权衡各方面利益的方案。虽然不够理想但目前还有适用性。在这种方式下,市话费是升是降,各家各户、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答案。据新华社报道:“总体来说,平均每户年支出约减少20.12元。”,但每次通话时间较长的用户一定不属于这种平均情况。

同时,电话基本月租费不再按交换机容量划分级次,统一归并为四级:省会城市20、25元两档,地市县12、15、18元三档,农村电话10、15元两档,办公电话25、30、35元三档。是明确的上调趋势。

有些专家指出,我国电信资费长期以来是“国际补国内,长话补市话,城市补农村”,本次调整要解决资费的结构性矛盾,必然会有升有降,挤压了国际、国内长途的利润空间后,市话的利润只有自己解决。所以提高市话资费有合理性。

但是,就像人们指出的那样,多年居高不下的长途话费在各家IP电话的竞争下,顺顺利利地降了价。市话资费到底该升该降,还是应由市场竞争决定。

目前,在全国各地电话用户6月底达到的12742万户中,中国电信用户占到了99.9%,中国联通仅占0.1%,中国电信仍然是市场主导者。

正如专家所言,价格高低不是市场成熟的表现,最根本的是消费者要有选择。当以成本为基础的电信定价机制未形成、充分竞争的局面未建立时,价格只是消费者不能不接受的事实。

刚刚公布的电信资费调整仅仅是我国电信资费改革的一个起步。相信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包括电信资费政策、定价权限、资费标准及收费方式在内的整个资费体系将得到调整,资费透明度将不断提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